台南市 112 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創意標語設計比賽得獎名單
119 陳品澂 同學 榮獲佳作
120 王文娟 同學 榮獲佳作
215 林俐同學 榮獲佳作
217 郭采潔同學 榮獲佳作
217 賴柏丞同學 榮獲佳作
恭禧以上獲獎同學
項目 |
日期 |
對象 |
|
新生健檢 |
尿液檢查 |
9/30(週五) |
一年級全體學生 |
尿液複檢 |
10/14(週五) |
一年級需複檢學生 |
|
抽血 |
10/20(週四) |
101-111 |
|
10/21(週五) |
112-123 |
||
理學檢查 |
10/27(週四) |
101-111 |
|
10/28(週五) |
112-123 |
||
流感疫苗接種 |
10/12(週三) |
1-3年級同意接種學生 |
|
HPV子宮頸疫苗 |
11/24(週四) |
2年級同意接種女生 |
說明:
一、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1年8月1日臺教國署學字第1110093747號函辦理。
二、校園防疫督導式潔牙:在老師的督導下,學生在座位隔板內使用含氟濃度1,000ppm以上的牙膏做餐後潔牙及使用含氟漱口水。執行方式請參照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影片(https://reurl.cc/e616am)。
三、另,台南市教育局為兼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(COVID-19)防疫及維持學生在校餐後潔牙習慣,防疫下仍能落實健康生活與行為,前於110年錄製本市因應防疫之校園督導式潔牙示範影片,上傳至本局資訊中心新冠肺炎(COVID-19)防疫專區-防疫衛教小技巧-防疫小學堂及本市健康促進學校網站(https://hps.tn.edu.tw/)首頁下方-臺南市防疫小學堂專區,並於110年10月25日第187361號公告在案,請各校善加運用,共同維護學生口腔健康。
近年來科技進步3C產品盛行,長時間近距離使用,易影響視力,為維護學生視力健康,請家長注意學童及青少年視力保健,勿過度使用3C產品
說明:
一、依據教育部體育署 111 年 7 月 13 日臺教體署全(一)字第 1110025059 號書函辦理。
二、為了提醒民眾重視心血管疾病及鼓勵國人應維持健康生活型態,其中「規律運動」為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主題之一,期望透過拍攝創意短片徵選活動鼓勵民眾及各單位共同參與,旨揭活動參與方式請參閱所附活動簡章。
時間 | 理學檢查 | 抽血檢查 |
11/2(二)上午 |
101~106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|
11/2(二)下午 |
107~110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|
11/3(三)上午 |
111~116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101~108、121~125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11/3(三)下午 |
117~120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|
11/4(四)上午 |
121~125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109~120 (在教室等候,依班級順序通知) |
根據環保署二○一九年統計,經過兩次限塑後,臺灣一年使用的塑膠袋約從一百八十億個降至一百五十億個,然而回收率卻不到一成。聯合國在二○一五年統計,全球每年產生三億噸塑膠廢棄物,進入回收體系不及百分之九,百分之十二焚化,其餘均掩埋堆置、散落環境中。
而散落環境中的廢塑膠並不會消失。二○一九年美國科學家發現雨水中含有不同顏色塑膠微粒,無獨有偶,亦有科學家在法國南部人煙罕至的庇里牛斯山區,記錄到每平方公尺有三百六十五片微塑膠顆粒從天而降。塑膠垃圾經風化、裂解,成為塑膠碎屑,並滲進土壤、河川,流入海洋,甚至被動物與人類吃下肚。
但,最初塑膠袋的發明其實是為了「拯救地球」。一九五九年,瑞典工程師圖林(Sten Gustaf Thulin)設計以聚乙烯製作不透水、輕便又能重複使用的塑膠袋,希望取代紙袋,保護森林不被過度砍伐。這項發明幾年後被大量生產運用,各式塑膠包裝材料也逐漸盛行。
然而,便宜的塑膠包裝並沒有被重複使用。不到一成的回收率,讓塑膠垃圾在全球氾濫,也讓這個原為保護環境而生的發明,成為危害海洋、污染生態的難題。~以上摘錄自''慈濟月刊第645期''
為愛護地球環境,本校自9/27(一)起推行﹝塑膠袋回收﹞運動,讓全校師生養成塑膠袋重複使用、回收利用的習慣,並希望能更進一步達到減量的效果。